澳大利亞新冠肺炎疫情之下,生意難做是意料中事,但也就是市道欠佳,商鋪租金下降,聘請員工也較容易,那么如今是否開店做老板的好時機?或者,現在可以怎樣因應疫情而乘機變革,以新模式去經營一門“傳統行業”?無論如何,若要在危機之下成功創出一片新天地,究竟有什么錦囊妙計?
想當年,澳洲政府在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期間,未有像今次疫情般那么大力去支持中小企,而只是通過寬松貨幣政策去救市。
既然澳洲政府如今如此積極地撐住中小企,那么現時又是否應該把握疫情所帶來的“機遇”,自立門戶做生意?
宏亞國際顧問集團行政總裁兼首席顧問何智明表示,大家決定自己做老板之前,必須計算和考慮以下幾點,包括:(一)成本;(二)回本期;(三)過程所要承受的風險;(四)法律、會計和財務情況的改變。
疫情之下建立生意,風險當然會較高,但正所謂“危中有機”,個別生意板塊的確具備吸引力;再者,現階段新投入生意的話,成本相對較低,一來店鋪租金有所下調,而且聘請雇員較容易,尋工者也更愿意減薪去獲得工作機會。
凡事有兩面,在疫情下開店,始終很難準確計算回本期,因為就算是專家也極難百分百測中疫情何時才會全面退去。為此,如果你堅決趁疫市去創業,不要只著眼于政府的支持,須知道你現在開店做生意,也不可申請“保就業計劃”的補助金。
開業之前,創業人士應計算清楚可動用的啟動資金和備用資金。
最重要的是,你必須清楚了解心目中的這一盤生意,究竟是否有前途?
此外,你下決定之前,先要慎重盤算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好以下的安排:
● 啟動資金和備用資金,讓你可以跨過“守成期”(守候成果的日子),撐到回本的那一日;
● 招攬合適人手;
● 若做實體生意,須在合適地點找到合適的鋪位;
● 營運推廣。
欲事半功倍 找個好拍檔
何智明建議,在疫市下創業,宜選擇靈活程度較大的生意,可放可收;于目前的營商環境下,即使你具備一定的財力,與其投資一百幾十萬澳元去創立一間大型餐廳,倒不如在市場上物色一下有沒有餐廳東主意興闌珊,讓你可以用相對較低的成本去頂讓一間餐館來做生意。
廣東話有一句俗語:“不熟不做”,意謂不宜沾手自己不熟悉的生意。在疫情之下,何智明認同這一個觀點,在經濟環境欠佳的日子里創業,如果你對有關行業有充分的認知和經驗,當一旦遇上阻滯時,就可以更快地找出問題所在。
就以開餐館為例,就算創業人士有很好的商業頭腦,但如果他自己不太熟悉此行業,宜伙拍一位能身兼廚師或對管理餐館有豐富經驗的人士。
受到限聚令和顧客改變消費模式所影響,如今餐館要在疫情下多做生意,再不能單靠堂食,而是需要轉型,比方說多做外賣,或者是設立網上訂餐和送餐服務,若你或你的拍檔具備這方面的經濟,做起事來才可以事半功倍。
何智明稱,逆境創業,不應全只是向“錢”看,勿純粹因為頂讓費低了一截便貿然出擊,而是應該有兩手準備,在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去,安度過今次疫情。
勿單靠門市 在線齊發展
盡管許多人對新冠肺炎疫苗抱有很大寄望,但世事難料,政府或可能因應疫情一旦惡化而再度收緊限聚令,門市店到時便恐怕會“形同虛設”;又或者顧客已越益習慣網上消費模式,網上消費成為“新常態”,若小生意東主缺乏長遠眼光,這盤生意也很難發光發熱。
至于開設門市店,究竟是開設街鋪還是在商場內開店較好?舉例說,在悉尼西北區的伊士活(Eastwood),那里沒有很大型的商場,卻有一條“食街”,在疫情之前,“食街”內的餐館很多時都是其門如市??墒?,在某些地區,顧客因應停車等問題傾向于到商場消費,人流都集中在商場,那么街鋪的生意就顯得有所不及了。
何智明表示,在商場內開店還是找一間街鋪做生意,一定程度上視乎你做的是什么生意,是否非常著重人流;再說,疫情之下,不管是商場內還是在街上,人流都已經減少了許多。
因此,他建議大家從另一個角度出發,在物色門市店的時候,多加了解營業時間的限制,以及租金的高低。街鋪的業主一般屬個人持有,小生意東主與業主商討租金水平時或較具彈性,而商場的租務條款則相對會較嚴緊。
宏亞國際顧問集團行政總裁兼首席顧問何智明說,創業人士如果能夠向銀行借到五、六成的開業成本就最理想。
借錢做生意 怎說服銀行?
談到開業資金,現階段向銀行借錢做生意,會否風險太高?何智明表示,如欲做生意,你自己理所當然需要有一筆資金,不過,說實話,許多生意不論大小都會向銀行貸款,以目前的市況來衡量,由于貸款利率下降,創業人士如果能夠向銀行借到五、六成的開業成本就最理想,那么你手頭上便可以有較多的備用資金去應付不時之需。
曾于多間大銀行擔任管理層的何智明指出,銀行現時仍“樂意”借錢給創業人士做生意,但因應疫情令到經濟前景變得不明朗,銀行除了審核創業者的生意前景和個人還款能力,一般還會要求借款人為貸款提供擔保,其中一種熱門的擔保就是創業人士自己的物業,只不過是所借到的錢不是用來作“私人用途”,而是用來做生意。
困境催變革 化危為機遇
在銀行審批貸款的過程中,銀行很多時會要求與借款人會面。創業人士若希望提升成功借款的機率,不妨預先準備一份計劃書,好讓銀行覺得你有備而來,而且對經營這盤生意很認真。
總言之,每一次困境,都可能是一次變革的催化劑,更可能是一次機遇,關鍵就在于你是否懂得好好地把握,化危為機!